全盘西化的思想在中国有一定年头了,这种观念无非是说中国(或者其他落后国家)应该放弃自己的一切传统,从制度到观念都接受西方文化。同这种观点的争论也从此种观点诞生那天就开始了。陷入具体论点、论据的争论,很容易“身在此山中”,看不清整体。我希望能够跳开一下,从更远的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。
全盘西化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,西方现在的一切都很先进,所以落后的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。这个前提首先就值得充分探讨,但是,探讨起来比较大,一篇小文章说不清楚。姑且我们先假设这个前提是成立的,按照这种说法,是否两种文化遭遇的时候,“落后”的就必须要向“先进”的彻底靠拢呢?
我们知道在5000年前,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是埃及,当时的欧洲还是一个野蛮世界。按照全盘西化的观点,当时的欧洲是否应该“全盘埃及化”呢?如此一来,还会不会有后来的欧洲、现在的西方文化呢?现在国内外的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,1000年前,中国的唐朝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,如果按照“全盘西化”的逻辑,当时的全世界是否都应该“全盘唐朝化”呢?1000年前的欧洲是否就应该全盘接受儒家文化呢?
也许有人会说,西方文化至少已经证明,它是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文化,比当年的埃及,比中国的唐朝都要先进。对此,我们还是不必争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,姑且继续接受这种假设的前提。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同样问一下:在埃及文明最繁荣的时候,它难道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吗?如果我们只看唐朝以前,不看唐朝以后,唐朝难道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吗?再把眼光放远一点,500年,1000年以后,现在的西方文化还一定是最先进的文化吗?
当然,不管是5000年前,还是1000年前,那个年代不可能“全盘埃及化”,或者“全盘唐朝化”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那时候信息沟通不如今天充分和方便,文化比较有很多困难,不同文化的优劣不容易充分看清。但也正是这个原因,才保留了很多独特的文化,使得这种独特的文化能够在日后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。今天很多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所谓“落后”文化,如果在信息充分交流的情况下,被彻底抛弃和遗忘,未来再有合适的生长空间的时候,却再也找不到文化的种子,会不会成为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?甚至可能使人类失去了一些可以抗拒灾难的有效手段?
“全盘西化”的观点之所以到了近代具有了强大的生长基础,一个主要原因是,过去人类判断事物的不同标准,到了工业化以后,尤其到了“世界一体化”以后,变成了统一的标准,而且,这种统一的标准也是西方文化自以为是地强行制定的,并且也是西方文化强行要求其他人接受的。一旦西方文化适合生长的外部环境改变了,它所制定的统一标准还有什么意义?有了这个统一的标准,才有了所谓“先进”与“落后”的绝对差别。如果我们接受在不同的环境里应该有不同的标准,所谓“先进”和“落后”就很自然会发生变化。
西方文化非常强调自由,在西方文化看来,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,也有自己思考判断的绝对权力,为什么离开了个人,扩大到一个文化整体,这种自由就不存在了,或者就值得怀疑了?
其实,几千年来,人类不同文明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:每一种文化或者文明都有它自己适合生长的具体环境。这种现象就好比植物,温暖的地方适合阔叶林,寒冷的地方适合针叶林,如果让全世界都种上阔叶林,那是不可能都生长好的。科学家认为全世界杜鹃花的原产地都在中国,英国人移植了大量的中国杜鹃,但是,在英国生长的杜鹃已经和中国原产地的杜鹃不一样了。不同的文化其实道理也一样,互相借鉴是有好处的,全部照搬,“全盘西化”则没有道理,就好比要求过去的欧洲“全盘唐朝化”一样。
与“全盘西化”形成对照的是,所谓“国学”也是另一个极端,有的时候,“国学”的思路同西方文化是一样的,都是想用同一个标准,放诸四海。而我认为,文化也是一种不断生长的活的东西,判断好与坏,它的标准就是,在某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是否能与环境以及他人和谐地生存,尤其不能割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认同。拿同一个标准大范围地要求所有的人群,结果只能制造冲突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