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及地处亚、非、欧三大洲结合部,境内的苏伊士运河乃全球“命脉”之一,加之埃及素为阿拉伯世界中的“骨干国家”,地缘战略位置极其关键,其政局演变不仅牵动阿拉伯世界,对“大中东”乃至全球战略形势亦有影响,因而引发西方大国,尤其是美国不同寻常的关注。
五大影响
从1月25日始发的埃及乱局,带来的复杂影响大致有五:
其一,可能波及更多的中东阿拉伯国家。
中东阿拉伯国家地缘邻近,国情相似,面临的社会问题与矛盾不尽相同,随着互联网与卫星电视的日益普及,一国社会动荡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尤其是埃及一贯扮演“关键角色”,埃及乱局容易产生扩散效应与连锁反应,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局变动值得进一步关注。
其二,引发中东格局重组。
包括阿拉伯国家、土耳其、伊朗、以色列几大力量之间的此消彼长与相互关系调整;阿拉伯国家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的互动;执政当局与反对派、民间社会之间的博弈等。
其三,久拖不决的“中东和平进程”可能变得更加困难。
中东问题素为国际关系的“老大难”,其核心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,也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。埃及一直是“中东和平进程”的“重要推进者”,随着其政局持续动荡,“中东和平进程”将更加回天乏术。以色列对此看得很清楚,并对“后穆巴拉克时代”的以阿关系忧心忡忡。以总统佩雷斯指以色列将永远铭记穆巴拉克在位30年为以埃两国和平相处所作出的贡献,担心穆巴拉克一旦被推翻,埃及最有组织的反对派“穆斯林兄弟会”可能上台;而他认为该组织是不会带来和平的。
其四,干扰地区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稳定。
苏伊士运河连接全球两大经济区域——欧洲与亚太,也是波斯湾石油通向欧美的“捷径”,埃及政局动荡令人忧虑苏伊士运河能否继续畅通,不仅引发国际能源、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,而且也为“后金融危机时期”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。埃及乱局业已推动油价突破100美元,为2008年10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,埃及本身的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更是备受冲击。
其五,美国的“大中东战略”与全球战略面临“考验”。
一方面,将直接冲击美国的“大中东战略”。如埃及出现“新面孔”乃至“激进化”、“伊朗化”,美国将丧失一个在中东的重要盟友,届时“听美国话的”国家将越来越少,“不听美国话的”国家越来越多,美国在中东的“主导权”将被侵蚀。美国唯恐“穆斯林兄弟会”在埃及掌权,奥巴马总统称“穆斯林兄弟会”具有反美意识形态,并指其“虽很有组织,却缺乏群众基础。”此外,美国在中东的反恐“大业”面临挑战,埃及乱局及其蔓延使得宗教极端势力趁机滋长,“基地”组织及其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也门等地蠢蠢欲动、企图浑水摸鱼。
“大中东”目前仍为美国的地缘战略之重,美国在“大中东”的利益依次包括:反恐;维护以色列的安全;遏制伊朗;收拾伊拉克与阿富汗“残局”;推进“民主价值观”。而从美国对埃及事变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也可看出,事实上现实的利害关系要远比“民主”高调更为重要。
另一方面,美国将其全球战略“重心”“东移亚太”的“大计”面临新变数。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力争早日摆脱伊拉克与阿富汗“两场战争”的“梦魇”,将主要精力由“反恐”转向“应对崛起大国”,并为此极力推动美国战略“重心”东移亚太。2010年美国“抓住机遇”、“如火如荼”地东移亚太,2011年美国原准备“再接再厉”地“大干一场”,但现如今埃及骤生变局、“大中东”又出“新乱子”,美国唯恐埃及亲美政权垮台与反美、反以政权上台,阿拉伯国家温和派失势与激进派、强硬派得势,将不得不花更大精力应对中东乱局;美国“东移亚太”恐被打乱“节奏”、难以顺利推进。
两大“推手”
埃及等国的乱局表明,当今世界除了全球化与多极化两大“驱动力”之外,还有信息化与民主化两大“推手”,须引以为戒。
埃及等国乱局确有其政治制度“年久失灵”与僵化停滞的缘故。应看到,“民主化”与大众政治参与也是一股潮流,阿拉伯国家传统的“威权体制”与“强人模式”难以为继,其终身制、家族制、世袭制亦不可持续。发展中国家须立足国情、顺应潮流、顺势而为、与时俱进,及时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政治,在维护社会稳定与维护公民权利之间取得动态平衡。否则,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”,即便是长期执政的“强人”,也难以“善始善终”,难逃“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”铁律的惩罚。
搞好经济民生与社会公平是关键。中东多个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,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经济没搞好、经济出问题,包括通货膨胀、物价飞涨、年轻人大量失业等,再加之财富分配不公、贫富分化严重、既得利益集团与特权阶层垄断社会资源、腐败失控与任人唯亲,以至于怨声载道、人心思变,经济与社会矛盾日积月累、最终叠加爆发,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信息化与互联网时代的政治更加敏感复杂。突尼斯“变天”与埃及乱局反映了“脸谱”、“推特”、“微博”与“社交网站”等新媒体的威力,其一呼百应、聚集放大、扩散蔓延效应惊人,执政者应将有效监管与妥善疏导相结合,维护自身公信力,掌握政治话语权,争取舆论主动权,尤其应注重对社会与政治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,既不可掉以轻心、麻痹大意,更不可麻木不仁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